1、生產管理應用
傳統電網在整個運行過程中會消耗較大勞動力來實現系統設備的監控、計劃、操作、調度。普通電網經常因為信息處理不及時、人員配備量不足,導致相關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進而降低供配電質量,很難保證電力行業發展,增加電能消耗。智能電網的出現解決了上述問題,借助物聯網技術的輔助,實現對電網的實時監控和科學測量,保障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在智能電網中,應用智能化傳感器可開展電氣量、開關量等信號的采集和識別工作,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線上監控平臺或軟件,做到動態化、移動化的監督和管理。氣象測量元件、振動傳感器及視頻探測器等先進設備的運用,強化了電力設備的定位和測量,加大了日常巡檢力度,降低人工作業消耗,進而緩解人員作業壓力,完善工作質量。此外,傳感器、電力設備及自動化監控系統也可為故障識別和位置判斷提供幫助,提高故障處理精準度。物聯網技術還能幫助電網實行發、供、配以及用電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促使電網開展生產決策管理、智能化思考,提出增大能源利用率的各項策略,使相應管理指令變得更加科學合理。
2、配電巡檢中的應用
隨著智能電網的快速發展,其配電設備數量及分布范圍也發生了較大改變,為巡檢工作的落實帶來較大難度。為促進巡檢工作的順利進行,可加大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力度,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構建智能配電巡檢系統,為物聯網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提供保障。該結構系統的構建,能快速對配電網開關站、配電室、架空線路、分支箱、環網柜等加以明確標注,加快不同模塊下信息數據采集和處理速度,且能夠自動將收集到的數據資料傳輸到指定服務器中,做到實時、有效,以此改進系統內部信息質量,為巡檢工作提供助力。
3、能源調度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對智能電網運行中產生的電負荷值及負荷預測值等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與及時反饋。參照這些參數指標,重新對電力輸出實行調整和優化,同時根據不同地區用戶需求,調整能源用電計劃,實現電能的科學管控,避免過度損耗。物聯網技術還可以獲取電網的實時信息,分布式撒網結合實際用電情況自動調節儲能裝置的充放電,合理開展智能微網能效管理,并自動采集電量信息,監測異常信息和分析用電經濟性,從各方面保證能源的最佳使用狀態。
4、智能用電服務的應用
電能已經是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企業規模的擴大,用電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工廠生產中監控系統、自動門系統等都需要電能的有效支撐,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改善電能供應質量,在智能電網發展中,需加大物聯網技術融合力度,合理規劃用電量,科學調度電能,提高服務質量。